轉自門諾月報 文/ 葉珈羽 攝影/ 花蓮善牧中心
「2018 年暑期營隊來到尾聲,有兩個孩子拋出問題:『如果我以後上了高中還可以繼續參加營隊嗎?』小馨與小萱是國小時期來到飛炫屋,到高中已開始打工養活自己,在困境中奮鬥前進讓自己好好活著的孩子,現在他們已經成年,不時回到飛炫屋幫忙帶領營隊活動,更是投入街友關懷及志願服務,每次和他們合作我都為他們感到驕傲!」。
圖:創造發想、多媒材的繪畫課程讓孩子們用心交流與創作
來到飛炫屋的孩子跟善牧中心帶領他們的同工像是一個大家庭,共同經歷活動與陪伴,幫助每個孩子從中體悟出自我,進而予以調整並改變自己,慢慢地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,揮別過去以新的樣子勇敢的向前邁進。我想這正是長期陪伴服務目標的體現─培養兒童青少年「好好生活的能力」。
◤從始至終的陪伴精神─飛炫屋◢
1993年,是網路尚未普及的時代,下課後缺少家長陪伴的兒童青少年無處可去,時常在街頭遊蕩,成為不法份子吸收的目標。經花蓮善牧中心同工實地接觸後,更發現有些在外遊蕩的孩子是沒有吃晚餐的,於是將孩子們召集起來,每天下課後到服務據點一起吃飯,再一同進行多元活動。「家的感覺」是從像家人一起吃飯開始,而這頓飯,是同工每天買菜下廚用心煮出來給孩子們的晚餐。
◤讓陪伴更具意義─長期陪伴服務的三大系統◢
隨著科技進步,網路替代書本、戶外活動成為主要的娛樂方式,娛樂和資訊的取得變得過於容易,「累積努力」反而成為一個令孩子感到陌生的經驗。挫折容忍力、恆毅力、閱讀能力、表達能力、成就動機等,在同齡的孩子間也有極大的差距,若缺少師長的引導,就容易產生偏差的價值觀。
飛炫屋兒童青少年活動基地以孩子為主體、以家庭為單位,衍生出三大項服務系統,分別是「夜間課後照顧系列課程」、「長期陪伴學習營隊」及「個案服務」。透過長期陪伴追蹤每個孩子的成長狀況,根據團體與個人的議題提供培養與教育活動,引導他們走過發展危機。此外,擔綱親子溝通橋樑的角色,協助家長了解子女的心理脈絡,試著改善教養子女的方式,促進親子間的關係。
圖:透過遊戲學到團體合作的重要
◤用愛創造無價笑容─培養孩子的內在資產◢
曾有記者朋友採訪時回饋「雖然飛炫屋的服務項目看起來很像課輔班,但實際上服務的內容和方式都跟一般的課輔班非常不一樣」。飛炫屋的長期陪伴並非專注在孩子的學業表現,而是依循青少年 正向發展模式引導孩子培養內在資產。因此執行活動課程所需的硬體資源更顯重要,「閱讀能力線上學習系統」需使用的電腦、耳麥;「創意與創作課程」的畫具媒材、專業書籍;「攀岩課程」的攀岩鞋、攀岩主繩、攀岩塊及「長期陪伴學習營隊」的露營帳篷……等,多數都屬消耗品,需定期汰換更新,在支出這些設備的部分著實需要不少的經費。
然而上述設備的經費並非一般申請計畫可補助的項目,所以使用上我們盡可能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,甚至動手DIY的方式修補攀岩鞋、帳逢、更換電腦元件。但狀況不佳的設備仍會顯著影響孩子們的學習體驗及學習表現,期盼大眾能捐助支持孩子們的課程設備,用愛創造無價的笑容以及能夠藉此好好生活的孩子們。
圖:在練習中挑戰突破自我
捐款資訊
👉🏻線上捐款 https://bit.ly/3dMf0OQ
👉🏻捐款方式一覽 https://bit.ly/3xl7hiq
👉🏻捐款專線 03-8237288 #17